查看原文
其他

袁真富:知识产权价值可视化与能见度管理

袁真富 知识产权那点事 2022-11-17

在9月中旬2021年松江区企业总裁知识产权高级研修班,和9月下旬浦东企业总裁知识产权高级研修班上,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袁真富博士作为演讲嘉宾,发表了关于“知识产权价值可视化与能见度管理”的主题演讲,助力企业进一步开发知识产权价值。兹录其摘要。

一、知识产权价值的可视化维度


知识产权有多种多样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应当以可视化的方式体现出来,要能够看得到,特别是要让企业管理层看得到,这里主要从服务贡献、业绩贡献、荣誉贡献以及政策资源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价值可视化的问题。

1、服务贡献可视化


服务贡献可视化其实主要是从服务过程的角度展示贡献,即如何通过数据来具体呈现,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数字会说话。知识产权部门对企业的服务贡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体现:时间量化,即知识产权部门为业务部门所花费时间的量化;案件量化,即知产部门最终呈现展示的每年投入的商标异议、无效及后续行政诉讼的数量量化;申请量化,即知产部门为公司所带来的知识产权增量贡献进行纵向或者横向量化对比;问题量化,即将知产部门解决和回复的专业问题进行量化;风险量化,即将知产部门为公司控制了哪些风险点进行量化;项目量化,即将知产部门这一年参与过的项目进行量化。


2、业绩贡献可视化


知识产权部门的业绩量化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1)赔偿金额的量化。例如,一个公司通过一个案件就能让对方赔偿两千多万,这个是非常值得跟老板汇报的事情,这正是赔偿的量化。即便是一个案件的赔偿金额并不高,但是IP或法务部门每年可能有很多类似的打假案件,这些案件的金额累计起来就会比较可观,部门可以就此做一个汇总,统计今年为公司打假维权索赔到的金额。这里也包括和解金额的量化。


(2)成本节省的量化。从华为发布的创新和知识产权的白皮书,可以看到交叉许可能为公司带来专利使用费的节省。再如,有家公司注册商标时发现另外一家公司注册了近似商标,后来公司想办法调查后发现对方这个商标并没有使用,就用了商标撤三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成本很低。


(3)其他业绩贡献量化的方式。许可收益的量化,如权利金是否增长;标准专利的量化,即进入标准的专利数量;政府获益的量化,获得政府的资助、奖励、税收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量化;融资的贡献;客户的增长和回归;市场清扫的量化等。


3、荣誉贡献可视化


从荣誉贡献可视化的角度而言,细分领域的专利榜单、媒体曝光的频度,企业获得试点企业、示范企业,诉讼案例变成了十大案例,这些都算是荣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量化展现出来。一些企业拿到专利奖、创新奖,或利用专利作为卖点,能够让公司在新品发布会上把这个专利当作卖点宣传,无疑也为公司提升了荣誉。


4、政策资源可视化


从政策资源可视化的角度而言,如果企业能够获得政府减税、资助资金、奖励等资源,都是可以呈现出来的。有些上市公司还专门在年报披露其每年从政府获得的各类资助、补贴等收益。


二、提升IP部门能见度的机会


1、抓住本企业做原告的机会,做成一些成功的大案和要案,利用杀手级专利狠狠地打击竞争对手。例如,利用提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成功遏制了竞争对手的上市计划。这些提升管理层对知识产权部门的重视度。


2、借助知识产权危机,这里不仅是指本企业的诉讼,业内重大的知产诉讼也会对企业的高层造成很大的震动。例如三星和苹果的专利案件,当初一审判决十亿美金,据说该案判决之后,给国内一些顶尖企业的高层都造成震动。此外,有时候企业自身被诉其实也是一次”被看见“的机会。如果企业一直不打官司,没有争议,老板可能已经慢慢把知产部门忘记了,因此IP部门不妨需要再来一场“战争”,无论是做原告还是被告,都可以在老板面前刷一下存在感。


3、借助主管领导视察,政府领导到公司视察、指导知识产权工作,不仅会提升公司知识产权的地位,有时也能证明公司知产部门的能力或影响力。


4、迎接企业的战略机遇,如企业打算登陆科创板。很多企业以前没有专利意识,等到IPO时才发现发明专利数量不够。有的企业其实发明创新并不少,但同时申请了发明和实用新型,这样双申请导致企业发明专利迟迟无法拿下,但IPO又如何能等得了呢?像这些风险点,如果知产部门能够及时为企业决策层提出一些支撑,那么可能也会得到管理层很好的反馈。


5、借助外部资源可视化,比如评选优秀的知产经理人/优秀的法务团队,或高校特邀研究员的荣誉颁发,这也是提升企业知产部门能见度的一种方式。新闻报道、各类荣誉、各类排名、会议发言、十大案例等,都可以视为从企业外部提升内部知产部门能见度的方式。


三、知识产权文化的塑造


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等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来观察知识产权文化的塑造:


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具体到知识产权领域,也可以有其独特的物态文化。例如,给发明人一些奖杯、奖牌或奖状,有的公司会评出特等专利、卓越专利奖;或者有的公司会搞专利墙、发纪念品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比如,建立知识产权各项制度,以及相关的风险管控流程。


3、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例如,有的企业每年举行创新日活动、发明人大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形成一种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通过各类方式实现管理层能够敬畏知识产权,愿意为知识产权付费;企业中层能够理解知识产权职责,支持知识产权业务开展;基层员工能够尊重企业知识产权,也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观念里打上知识产权的烙印,是最高级的知识产权文化形态。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研究生 沈寿培 整理)


嘉宾介绍


袁真富

袁真富博士,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学院院长、知识产权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兼任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律师、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知识产权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专栏作家,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百名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和“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入选英国知名专业媒体《智力资产管理》“IAM Strategy 300”(2017-2019),当选第三届上海保护知识产权新闻人物。获得2019年上海市育才奖、2017年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等奖励或荣誉。


(本文为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星标”、“转发”、“在看”,给小编加鸡腿哦!
投稿请联系shipa@shipa.org

近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